自OpenAI去年发布其图像生成技术Dall-E 2以来,科技公司一直在炒作生成式AI(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去年11月发布的ChatGPT更像一颗火种,迅速点燃各界对AI的热情。
不过,自发布以来,ChatGPT及其竞争对手的准确性一直为外界诟病,微软和谷歌在展示其聊天机器人相关新技术时,均出现过大大小小的失误。因此,OpenAI花费了6个月的时间,利用对抗性测试程序和ChatGPT的经验教训,迭代调整GPT-4。
OpenAI总裁兼联合创始人Greg Brockman说道,“GPT-4比GPT 3.5犯的错误更少,不过要达到最佳效果仍需辅以人工检查。……它并不完美,但你也不完美,它是让你达到新高度的工具。”Brockman还表示,OpenAI计划把这些通用知识技能推广到各个不同的领域。
虽然OpenAI一直在声称努力改进GPT系列并取得了进展,但该公司也坦然承认,GPT-4还存在一定缺陷。
“它有时会犯简单的推理错误……或者过于轻信用户的错误陈述。有时它会像人类一样在难题上失败,例如在它生成的代码中可能会引入安全漏洞。”OpenAI表示。
目前对于生成式AI,不少业内人士仍然充满担忧。科技媒体CNET表示,大型语言模型的回复有时令人印象深刻,似乎它们真的可以理解大量的问题,并且能够用听起来有点生硬的语言进行交流。不过,从根本上说,大型语言模型以及AI并不能真的了解某样东西,它们只是以精确的统计方式将单词串在一起。
对此,不少研究人员发出警告,希望用户警惕大型语言模型带来的“随机鹦鹉(stochastic parrots)”风险。“随机鹦鹉”指用随机概率信息将语言形式的序列随意拼接在一起的实体,但不涉及任何含义,是对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误导性表现的一种戏谑称呼。
《华尔街日报》援引人工智能分析师的话称,生成式AI仍然存在潜在问题,虽然ChatGPT和其他文本生成器在面对高质量提问时,能给出准确回复,但在其他主题方面可能会给出带有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的答案。
专门研究国际商务和信息安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Steven Weber 表示,现在判断这项技术还为时过早,因为它尚未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广泛测试。
目前OpenAI没有公开GPT-4的参数数量及运行成本,不过《纽约时报》指出,由于OpenAI新的聊天机器人接受了更多数据训练,其成本将会增加。OpenAI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称,如果服务器过载,公司可能会限制用户使用。
版权声明:未标注转载均为本站原创,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联系站长删除。敬请谅解!